在食品行業中,十萬級凈化等級有以下具體要求:
### 一、塵埃粒子數
1. **粒徑與數量限制**
- 對于粒徑大于或等于0.5μm的塵埃粒子,每立方米空氣中的最大允許數量為3520000個。這個數量限制確保了空氣中的塵埃含量處于較低水平,減少塵埃對食品的污染風險。
- 粒徑大于或等于5μm的塵埃粒子,每立方米空氣中的最大允許數量為29300個。較大粒徑的塵埃粒子可能攜帶更多的微生物或雜質,對其嚴格限制有助于保障食品的衛生質量。
### 二、微生物指標
1. **浮游菌**
- 每立方米空氣中浮游菌的最大允許數量一般為500CFU(菌落形成單位)。浮游菌是懸浮在空氣中的微生物,如果數量過多,容易污染食品,尤其是在食品的加工、包裝等敞開環節。
2. **沉降菌**
- 在特定的采樣面積(如直徑90mm的培養皿)和采樣時間(如30分鐘)下,沉降菌的最大允許數量為10CFU/皿。沉降菌是落在物體表面的微生物,控制沉降菌數量對于防止食品接觸面被污染至關重要。
### 三、溫濕度要求
1. **溫度**
- 一般要求車間溫度保持在18 - 26°C。這個溫度范圍適合大多數食品加工操作,并且不利于微生物的快速生長繁殖。不同類型的食品加工可能會有更精確的溫度要求,例如巧克力加工車間可能需要更低的溫度來防止巧克力融化。
2. **濕度**
- 相對濕度通??刂圃?5 - 65%。合適的濕度有助于保持食品的品質,防止食品受潮發霉或干裂,同時也能抑制微生物滋生。
### 四、換氣次數
1. **換氣頻率**
- 十萬級凈化車間的換氣次數一般要求為10 - 15次/小時。通過合理的換氣,可以及時排出車間內的污濁空氣,補充新鮮空氣,保持車間內空氣的清潔度,減少塵埃和微生物的積聚。
### 五、壓差控制
1. **區域間壓差**
- 不同潔凈度區域之間應保持一定的壓差。十萬級潔凈區相對于一般區域應保持正壓差,一般差值在5 - 10帕。正壓差可以防止外部污染空氣流入潔凈區,保證潔凈區內的空氣單向流動,從潔凈度高的區域流向潔凈度低的區域。
### 六、車間布局與設施
1. **人流與物流通道**
- 應設置獨立的人流通道和物流通道,避免人流和物流的交叉污染。人員進入車間需要經過更衣室、洗手消毒設施等,更換工作服、鞋、帽、口罩等,以減少人員帶入的塵埃和微生物。
- 物流通道要保證物料的運輸過程中不被污染,如采用傳遞窗、貨淋室等設施進行物料的傳遞。
2. **設備與墻面、地面間距**
- 設備與墻面、設備與設備之間應留有足夠的空間,以便于清潔和維護。一般設備與墻面的距離不少于60cm,設備與設備之間的距離不少于80cm。
- 地面應平整、耐磨、耐腐蝕、易清潔,無裂縫和積水現象。墻面應光滑、平整,無灰塵積聚的縫隙,墻角應采用弧形設計,便于清潔。
### 七、空氣凈化系統
1. **過濾器**
- 空氣凈化系統應配備初效、中效和高效過濾器。初效過濾器用于過濾較大粒徑的塵埃粒子,中效過濾器進一步過濾中等粒徑的粒子,高效過濾器則對微小粒徑的粒子和微生物進行有效過濾,確保進入車間的空氣達到十萬級凈化標準。
2. **通風管道**
- 通風管道應采用優質材料制作,如鍍鋅鋼板,內壁光滑,無積塵、無滲漏現象。管道的安裝要確保氣流順暢,盡量減少彎頭和變徑的數量,降低空氣阻力。
### 八、人員衛生與操作規范
1. **人員健康與衛生**
- 進入車間的人員應身體健康,無傳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疾病。人員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,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,如勤洗手、勤剪指甲、勤換工作服等。
2. **操作規范**
- 在車間內,人員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,避免不必要的動作產生揚塵或污染食品。例如,在食品包裝環節,要確保包裝材料的清潔,操作過程中避免觸摸食品接觸面。